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對澳門的初印象應該就是這個大三巴牌坊了吧!!
對啦,今天最重要的行程就是要再這一帶逛逛了
先說,我們是從永利酒店門口搭計程車過來的,車資好像是mop15,因為很近
不過因為我們已經走了一個早上了,所以為了保留腳力搭計程車過來!
這篇前面就先寫大三巴的部份了!
一開始也是從議事亭前地這邊開始走起
會經過仁慈堂
對了,我們有在這個巷子旁邊買東西來吃,吃的就下一篇介紹
要走到大三巴那邊就看著路標走,跟著人群走也是可以的!!
白天的玫瑰堂
我們這天有到照片中的新苗超市去買東西!!
差不多快到大三巴牌坊了!!!
有沒有看到這人群,跟我收集資料爬文看到的差不多XDD
正面拍完照就從旁邊慢慢走上去
大三巴牌坊,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(葡萄牙語: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),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,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(聖保祿教堂)正面前壁的遺址。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,同時也為「澳門八景」之一。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。(擷取維基百科)
去的那天大三巴前還有當地學生在這邊表演
大三巴牌坊是位於聖保祿山的天主之母教堂(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)前壁。與大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為一整體。而「三巴」這個名字是來自於「聖保祿」的葡萄牙文(São Paulo),而「大」是指最大的教堂,故「大三巴」是指「最大的教堂」。聖堂創建於1580年,在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。教堂第三次修建由義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,並於1602年奠基,1635年建成,歷時33年,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。1762年,葡萄牙政府下令沒收耶穌會財產,天主之母教堂先後被改作軍官宿舍、兵營。1835年1月,教堂起火,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。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傳統牌坊,故本地人便稱之為「大三巴牌坊」。
1990年代初,政府曾對聖保祿教堂的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及修復工作,並發現了當時教堂背後的建築遺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。及後在1996年,政府在該遺址建成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,展出不少澳門教會的珍貴文物;同時,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裝了鐵架樓梯,以供遊人參觀,可是樓梯的鐵架插了在牌坊的結構之內,此舉引來一些文物專家的不滿。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,但由於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。2005年,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。(擷取維基百科)
正面拍完拍背面XDDD
大三巴牌坊高27公尺、闊23.5公尺、石壁厚2.7公尺,建築屬於矯飾主義風格,且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風格。前壁用麻石砌成。上下5層,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。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(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),下有68層階級,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,因其興建時朝教堂正面前壁右側已建成聖保祿修院,所以必須歪曲遷就。(擷取維基百科)
其實大三巴就是這樣而已!!
永利酒店-吉祥樹
澳門這邊比較大的酒店基本上都有精品商店街可以逛,不過因為這種高檔的精品不是我消費的起的
所以基本上就是走過看看而已!!
吉祥樹
揉合中國十二生肖與西方十二星座之雕塑,配合影像與燈光效果,吉祥樹隨音樂節奏緩緩升起,帶來極盡視聽之娛。高11米的吉祥樹,共有60枝主枝、超過2,000枝分枝及98,000塊由24K純金及黃銅薄片組成的葉子,配合七彩的燈光照耀下,營造出四季千變萬化景象,每天精彩的表演,為觀眾貫注生命力。
表演時間:10:00am-02:00am 30分鐘一次
我們到的時候剛好上半小時的表演剛結束,所以有等了一下
但因為找不到椅子可以坐,所以腿痠死了!!
好不容易挨到了下一場的表演
表演開始
燈光跟音響效果都不錯
其實這到那邊再看就好了,再來就是照片分享
後面才補上永利酒店的外觀
精品店
以上!!!